找不到病因?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作祟/真傳媒
【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https://www.facebook.com/yang.cong.cai.943053/
https://y9103084.pixnet.net/blog/post/122688482
=Q問題1=正常的自律神經分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各有什麼功能作用? |
=A回答1=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相反,就像汽車的油門和煞車一樣,共同維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
#交感神經:負責「戰鬥或逃跑」
交感神經主要在身體處於應激、緊張、興奮或危險時啟動。它會調動身體所有資源來應對外部挑戰,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
A=心跳和呼吸: 加速心跳,讓呼吸變得急促,以增加供氧量。
B=血壓和血糖: 血壓上升、血糖升高,為肌肉提供更多能量。
C=肌肉和感官: 肌肉緊繃,瞳孔放大,提高警覺性和專注力。
D=消化和排泄: 抑制消化系統的蠕動和腺體分泌,讓能量集中用於應急。
簡單來說,當你遇到壓力、需要集中精神或進行運動時,就是交感神經在發揮作用。
#副交感神經:負責「休息和消化」
副交感神經主要在身體處於放鬆、休息、平靜或睡眠時啟動。它的主要任務是讓身體恢復、修復,並儲存能量。
A=心跳和呼吸: 減緩心跳和呼吸,使身體進入平靜狀態。
B=血壓: 血壓下降,讓身體放鬆。
C=消化和排泄: 促進消化系統的蠕動和分泌,幫助身體消化食物、吸收營養。
D=肌肉和感官: 肌肉放鬆,瞳孔縮小,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當你吃飽飯、泡澡或準備睡覺時,就是副交感神經在發揮作用。
#兩者如何協調運作?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關係並非單純的對抗,而是互相協調,保持平衡。在健康的狀態下,當交感神經作用一陣子後,副交感神經就會啟動,讓身體恢復平靜,以維持身心健康。
如果兩者失衡,例如長期處於壓力下讓交感神經過於活躍,身體無法好好休息和修復,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引發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症狀。
=Q問題2=為什麼會自律神經失調? |
=A回答1=
當身體響起警報:揭開自律神經失調的真面目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壓力像無形的繩索緊緊綑綁著我們,許多人因此感到身體不適,卻找不出具體病因。這時,我們可能正經歷著一個看似模糊卻又真實存在的狀態——自律神經失調。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候群」,是身體內在平衡被打破後所發出的求救訊號。
這篇文將從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靈性等多個角度,帶你深入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並透過一個具體案例,讓你更真切地感受它的影響。
為什麼會自律神經失調?多面向解析
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錯綜複雜,絕非單一因素造成。以下將從五個主要層面深入探討:
1. 生理因素:失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套獨立運作的神經系統,稱為自律神經系統。它包含兩大分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戰鬥或逃跑」,在我們感到壓力或興奮時,會加速心跳、升高血壓、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而副交感神經則負責「休息與消化」,讓我們的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幫助身體放鬆與修復。
健康狀態下,這兩種神經會協同運作,保持動態平衡。但當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如小文的案例),交感神經會持續亢奮,導致心跳加快、肌肉緊繃、消化功能變差。久而久之,副交感神經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兩者平衡被打破,便會產生各種身體不適症狀。
2. 心理因素:情緒的無形壓力
焦慮、恐懼、憂鬱、憤怒等負面情緒,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重要推手。長期壓抑情緒,會讓身體持續分泌壓力荷爾蒙,這不僅會影響自律神經的平衡,還可能引發惡性循環。例如,小文因為身體不適而感到焦慮,這種焦慮又反過來加劇了她的症狀,形成一個難以掙脫的循環。
3. 社會因素:人際與環境的挑戰
除了個人內在因素,外在的社會環境也扮演關鍵角色。工作壓力、學業競爭、人際關係衝突、家庭問題,甚至是社會變遷帶來的集體焦慮,都可能成為誘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導火線。在高度競爭的社會,人們常為了達到社會期待而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忽略了休息與放鬆的重要性。
4. 精神靈性因素:失去連結的內在世界
自律神經失調也反映了我們與自己內在世界的疏離。當我們過度關注外在的成就與評價,而忽略了內心的感受與需求時,便會失去身心靈的連結。這種失衡感會反映在身體上,成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回歸內在,重新連結自己的感受、信仰與價值觀,是尋求療癒的關鍵一步。
5. 生活習慣:不當的日常作息
不規律的作息、缺乏運動、營養失衡、過度依賴咖啡因或酒精,都會對自律神經系統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小文為了趕工而熬夜,長期睡眠不足,這不僅會讓身體無法得到有效修復,也會讓交感神經持續處於高張狀態,最終導致失調。
找不到病因?小心是自律神經失調作祟!_楊聰財醫師/身心診所院長、心理衛教專家 【真傳媒】 |
#五個重點內容:掌握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
1. 失調不是病,而是警訊: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症候群,是身體對長期壓力或不平衡狀態發出的警報,而非單一的疾病。
2. 多重成因,身心相連:它的成因錯綜複雜,涵蓋生理、心理、社會、精神靈性等多個面向,需要從全面角度來理解與應對。
3. 交感神經長期亢奮是核心:在生理層面,自律神經失調的核心在於交感神經長期處於備戰狀態,導致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被打破。
4. 覺察情緒,打破惡性循環:負面情緒是主要推手,學會覺察與釋放情緒,是打破身體與心理惡性循環的關鍵。
5. 回歸平衡,從生活做起:改善生活作息、規律運動、尋求專業協助,並重新連結內在自我,是恢復身心平衡的根本之道。
當我們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不再將其視為敵人,而是視為一個需要關懷的朋友時,我們才能真正走上身心靈的療癒之路。如果你正經歷類似的困擾,請不要感到孤單,尋求專業協助,並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與耐心。
#一個無聲的掙扎:小文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台北市內湖區的一間新創公司,主角是一位名叫小文的專案經理。小文個性開朗,工作能力強,是團隊的核心人物。然而,自從公司接下一個大型且時間緊迫的案子後,她的生活開始失序。
每天,小文早上七點半起床,匆忙趕到公司,緊接著就是一整天密不透風的會議與報告。為了趕進度,她常常忙到晚上十點多才離開辦公室,回到家也總是在半夜兩三點才入睡。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將近半年,起初她只是感到疲倦,認為是工作壓力所致。
然而,疲倦感逐漸加劇,伴隨著心悸、胸悶,甚至有時會莫名感到呼吸困難。吃飯時,胃口不好,偶爾會反胃。更糟的是,她的睡眠品質越來越差,即使累到極點也難以入眠,或是在凌晨三四點驚醒,再也睡不著。這些症狀讓她感到極度焦慮與恐懼,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重病。她跑遍了各大醫院,做了各種身體檢查,但結果都顯示一切正常。醫生告訴她:「你的身體沒問題,可能是壓力太大造成的。」這句話讓她既困惑又無助,因為她感受到的痛苦如此真實,卻得不到醫學上的證實。
這個案例真實呈現了自律神經失調的樣貌:它來得無聲無息,卻能徹底擾亂一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