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文章 - 精神科

告別暑假症候群,迎接新學期挑戰

開學了 ,面對長達兩個月暑假後開學 =Q問題=學生會有哪些開學症候群症狀? =Q問題=有沒有比較嚴重的狀況,可能需要諮商協助? =Q問題=以及會建議 如何面對開學收心?如何調整作息?

難怪你瘦不下來:從內到外,揭開「致胖因子」的真實面貌

我們總以為,變胖只是「吃多動少」這麼簡單,當體重計上的數字居高不下,我們會自責、焦慮,甚至陷入無止盡的節食與運動循環。然而,在這場與體重的長期抗戰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所不在的「幫兇」——環境荷爾蒙,或稱「致胖因子」(Obesogen)。

注意力缺乏特質ADT

ADT是一種由於長期處於高壓、資訊過載、多工處理的環境下,導致大腦的注意力系統被改變,形成的一種後天習得的特質。它反映了現代生活節奏對我們認知功能的影響。

老年憂鬱能預防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長者。長壽是人類共同的願望,但「活得老」不應只是生命的延長,更重要的是「活得好」。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正悄然浮現,那便是「老年憂鬱症」。

用愛送你遠行:生命終章的溫暖告別

面對最終的告別,許多人都希望減少遺憾、傳遞愛意、保有尊嚴。然而,當說再見的時刻真正到來,又有多少人能安然迎向終點?本文將以理性與感性的筆觸,探討如何在生命終章,用愛守護,讓離別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場充滿尊嚴與溫暖的遠行。

忘了是人的腦,記得是人的心

林芳郁的認知症之路,是發醒社會的古鑰。認知症不是少數者的道路,而是全民負擔。多面向的說明與行動,才能讓我們在變老社會中不失方向,把忘記的病,變成記憶的意義。

媽媽的憂鬱告白

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裡,您承擔著無數角色,面對著各種挑戰。請記得,您的情緒與健康同樣重要。當感到疲憊或困惑時,請給自己一個擁抱,尋求支持與幫助。您並不孤單,社會上有許多資源與人們,願意陪伴您走過低谷。願您在愛與希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與平靜。

50歲之後常見睡眠品質不佳的原因

50歲後睡眠品質下降是多因素影響的結果,包括生理時鐘變化、荷爾蒙下降、慢性病、壓力、環境變化等。透過調整生活習慣、營造良好睡眠環境、改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提升睡眠品質,讓身體與大腦都獲得充分休息。

揭開心靈課程的真相

近年來,台灣坊間各種心靈成長課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陪伴師」、「療癒師」、「LGAT 心靈課程」等新興稱號,透過自媒體推廣迅速普及。這些課程部分確實能提供個人身心靈上的療癒效果,但也有不少暗藏心理操控與經濟剝削的風險。

混亂與創造力的奇妙聯繫

研究發現,適量的白日夢能夠促進創造力。當我們放鬆並讓思緒自由飄移時,腦中的預設模式網絡開始運作,使不同的記憶與想法產生新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