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文章 - 精神科

解放焦慮 從心生活

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萊莉進入青春期後情緒的變化生動地展現了焦慮如何成為這一階段的重要情緒。本文將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靈性四個層面探討青少年焦慮的成因與應對方法,並結合一個具體案例說明如何幫助青少年度過這一人生關卡。

生與死的辯證:瓊瑤遺書的啟示

86歲的瓊瑤以她特有的文字風格,寫下了對死亡的理解與選擇,這是一封充滿情感與理性的遺書。她用「翩然」來形容死亡,展現自主掌控生命的態度。她提醒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卻也坦然接受老年時光的不可避免的衰老與疾病。她也不鼓勵輕言自殺。

霸凌的多面向分析與處理策略

霸凌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通過多層面的分析與具體的案例探討,我們看到每個角色的作用以及解決策略的有效性。只有當生理、心理、環境與精神靈性各方面達成協同,才能真正減少霸凌的發生,並為受害者與施害者創造一個更加健康與包容的社會環境。

網路成癮 如何解?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長時間使用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現象屢見不鮮,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諸多挑戰。本文將從生理、心理、環境和精神靈性四個面向,深入探討網路成癮的影響及可能的改善策略,並根據近五年來的支持論點提出建議。

習慣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適合所有希望改善生活品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們,更適用於臨床心理、行為改變、團隊管理等領域。其所提倡的「微小習慣改變大成果」理念,讓人們可以更輕鬆地看待改變過程,從而持之以恆地改變自身習慣,最終達成長期目標。

一直按貪睡鍵 有損身心健康

人體的生理節律(circadian rhythm)受光線、活動和飲食等因素的影響,這個節律控制著你的睡眠和清醒週期。如果你反覆按下貪睡鍵,這會讓你的大腦感到困惑,因為它無法準確預測你的起床時間。這種不穩定的清醒模式可能會擾亂你的內部時鐘,進而影響整天的清醒度和生產力。

台灣失智症 快樂活著

王培寧醫師也特別強調,失智症的居家照顧,有所謂的「黃金三角」:醫護團隊+專業居家照顧團隊+家屬及主要照顧者。走出診間之後,「黃金三角」最能發揮照顧功效的應該就是「專業居家照顧團隊」。

從DAYVIGO達衛眠探討現代助眠藥物的新趨勢

2022年政府的資料顯示:台灣一年使用安眠藥物,已經超過10億顆。所以對於如何使用適切的藥物,一來不僅能達到改善睡眠障礙之苦,又可以避免服用一般的安眠藥物,大家所擔心的二大問題:會有依賴性、長期服用是否會影響腦力...

AUTISM自閉症電影《56種喝采》

是一部與足球賽有關的德國電影,內容改編自一對熱愛足球賽父子的部落格文章,描述父親米克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十歲兒子傑森,每週末前往到全德多個城市觀看球賽,力圖從56個足球俱樂部中,找出父子倆共同喜愛並一致支持的球隊。

助眠藥有濫用情形?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使用助眠藥的患者人數在過去兩年內顯著增加。助眠藥,特別是苯二氮卓類藥物(benzodiazepines),因其鎮靜、抗焦慮和促眠的效果,廣泛應用於治療失眠症。然而,這類藥物在長期使用下容易導致依賴性和成癮問題。

從巴黎奧運談運動迷戀

研究指出,在喜愛的球隊或選手失利後,粉絲的心臟病發作風險會顯著上升 。這些生理反應表明,對運動比賽結果的情緒反應確實會對健康產生直接影響。

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自小我被教導可以多讀讀傳記,看看我所仰慕的人的生平,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生;例如當我30歲的時候,這位偉人在做什麼,那我可以學習效法什麼。這種近朱者赤的模仿態度,是十分符合腦科學以及人類演化進步的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