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告別暑假症候群,迎接新學期挑戰

開學了 ,面對長達兩個月暑假後開學 =Q問題=學生會有哪些開學症候群症狀? =Q問題=有沒有比較嚴重的狀況,可能需要諮商協助? =Q問題=以及會建議 如何面對開學收心?如何調整作息?

TOPIC=告別暑假症候群,迎接新學期挑戰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開學了 ,面對長達兩個月暑假後開學 

=Q問題=學生會有哪些開學症候群症狀?

=Q問題=有沒有比較嚴重的狀況,可能需要諮商協助?

=Q問題=以及會建議 如何面對開學收心?如何調整作息?

 

暑假兩個月,對許多學生而言,是放鬆身心、自由探索的黃金時期。然而,當開學的鐘聲再次響起,從悠閒模式切換回校園生活,不少人會出現所謂的「開學症候群」。這是一種身心不適應的過渡狀態,但只要用對方法,就能順利收心,迎接新學期的精彩。

 

#開學症候群的徵兆與警訊

 

開學症候群的表現因人而異,涵蓋了生理、心理、社交和精神等多個層面。

 

#生理層面

A=睡眠障礙: 延遲的作息導致入睡困難或早醒,白天精神不濟。

B=食慾不振或暴食: 壓力影響下,食量突然改變。

C=身體不適: 無法解釋的頭痛、胃痛或肌肉緊繃。

 

#心理與精神層面

A=情緒起伏大: 感到焦慮、煩躁、憂鬱或提不起勁。

B=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效率下降,難以專注於課業。

C=抗拒與恐懼: 對上學產生排斥感,甚至恐懼面對老師和同學。

D=無意義感: 感到學習失去目標,對未來感到迷惘。

 

#社會層面

A=社交退縮: 避免與朋友交流,變得孤僻。

B=人際關係壓力: 擔心無法適應新環境或處理人際關係。

 

#嚴重狀況與尋求協助

 

如果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例如:

A=  持續失眠或情緒低落,甚至有自傷念頭。

B=出現嚴重的恐慌發作。

C=社交完全退縮,無法與人互動。

D=長期缺課且無法調適。

 

這些可能是更深層心理問題的警訊,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與專業人士共同找出問題根源,獲得適當的支持。

 

#收心十招,調整身心迎向新學期

 

以下十個重點,幫助你全面性地調整身心,順利度過開學過渡期。

 

1.  逐步調整作息: 開學前一至兩週,每天提早15-30分鐘上床睡覺和起床,讓生理時鐘緩慢適應。

 

2.  規劃學習時間: 循序漸進地安排讀書計畫,從每天閱讀20-30分鐘開始,讓大腦重新適應學習模式。

 

3.  整理學習環境: 整理書桌、書包和房間,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學習空間,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4.  適度運動: 運動能釋放壓力,幫助改善情緒和睡眠品質。可以選擇慢跑、瑜伽或球類運動。

 

5.  健康飲食: 均衡攝取營養,避免過多含糖飲料或油炸食品,讓身體保持良好狀態。

 

6.  與家人朋友聊聊: 分享開學的擔憂和期待,獲得情緒上的支持。

 

7.  設立小目標: 設定一些容易達成的小目標,例如「今天寫完一頁作業」或「向一位同學打招呼」,透過達成目標獲得成就感。

 

8.  正向思考: 試著用正面的眼光看待開學,將它視為一個重新開始、學習新事物的好機會。

 

9.  維持社交連結: 主動聯繫朋友,安排開學後的見面或活動,重新建立社交圈。

 

10. 尋求專業協助: 當感到力不從心時,勇敢地向老師、輔導室或心理諮商師求助,這並非軟弱,而是愛自己的表現。

 

#一個具體案例:小華的開學轉變

 

=人事時地物: 16歲的高中生小華,在開學前的最後一週,面臨著巨大的開學壓力。

=具體描述: 兩個月暑假,他每天都熬夜打電動到凌晨三四點,早上睡到中午才起床。開學前,他開始出現嚴重失眠,躺在床上輾轉難眠,白天精神萎靡,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他甚至感到胃部不適,食慾不振。他害怕面對新學期的課業壓力,也擔心和新同學相處。這些生理和心理的負面感受,讓他對開學充滿了恐懼。

 

=小華的轉變: 在媽媽的引導下,小華開始逐步調整。

 

1.  生理調適: 媽媽陪他一起,每天提早半小時關掉電腦,睡前喝一杯溫牛奶,並設定鬧鐘,每天早半小時起床。

 

2.  心理調適: 媽媽帶他去打籃球,透過運動釋放壓力。同時,他們一起坐在書桌前,整理書包和課本,並討論新學期的目標,從「每天先預習一課」開始,逐步建立學習的信心。

 

3.  社會與精神調適: 在開學前,小華鼓起勇氣聯繫了兩位國中同學,約他們一起逛街,提前聊聊新學校的生活,這讓他感覺自己不是孤單一人。他意識到,開學不只是壓力,也是結交新朋友、體驗新事物的機會。

 

透過這些循序漸進的調整,開學第一週,小華雖然還有點不適應,但已經能正常作息,也慢慢找回學習的節奏,成功地告別了開學症候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開學的挑戰,主動地做出改變,並尋求支持,是克服困難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