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高齡長者~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

許多高齡者面臨子女離家、配偶離世、社交圈縮小等問題,導致「渴望關心與陪伴」,詐騙集團會利用「感情詐騙」、「假孫子詐騙」等方式,滿足長者的情感需求。還有「害怕被忽略」,有些詐騙方式會以「您是VIP客戶」、「獲得特別優惠」等話術,讓長者感到被重視...漸漸落入陷阱。

高齡長者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

【楊聰財專欄】


Q問題1.為什麼高齡長者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因為他們通常有不少積蓄?老人家閱歷豐富,怎麼還會被騙,跟腦部退化有關嗎?

A回答1=


@TOPIC=台灣高齡長者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目標的多重原因:從腦部退化到社會結構的綜合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高齡長者的脆弱性與詐騙問題的嚴重性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持續攀升,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高齡長者成為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根據警方與消費者保護機構的統計,詐騙案件的受害者年齡層中,高齡族群的比例顯著上升。他們明明人生閱歷豐富,卻仍然容易受騙?這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是否單純因為擁有較多積蓄,或是腦部退化、社交環境改變等多重影響所致?本文將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靈性等多層面探討此現象,並透過一個具體案例分析,提供全面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高齡長者成為詐騙目標的十大關鍵因素


1. 腦部退化與認知功能下降


隨著年齡增長,腦部開始逐漸退化,特別是負責決策、判斷與記憶的前額葉與海馬迴。這種退化會導致:


A• 判斷力下降:無法快速辨別資訊的真偽,對詐騙話術的懷疑度降低。


B• 記憶力減退:容易忘記過去曾經聽過的警告訊息,或無法串聯詐騙中的矛盾點。


C• 認知靈活性降低:難以適應新的科技,對網路詐騙、假投資等手法不熟悉,無法及時識破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緒孤獨與心理需求


許多高齡者面臨子女離家、配偶離世、社交圈縮小等問題,導致:


A• 渴望關心與陪伴:詐騙集團會利用「感情詐騙」、「假孫子詐騙」等方式,滿足長者的情感需求。


B• 害怕被忽略:有些詐騙方式會以「您是VIP客戶」、「獲得特別優惠」等話術,讓長者感到被重視。


C• 焦慮與恐懼:長者對於健康、財務狀況的不安,使得「恐嚇詐騙」特別有效,例如假冒醫院或警察來恐嚇他們繳交罰款或醫療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社會環境與資訊落差


A• 缺乏數位知識:網路詐騙、AI技術詐騙等新型態手法層出不窮,許多長者無法有效辨別虛假訊息。


B• 傳統信任觀念:長者普遍相信「人性本善」,不容易懷疑陌生人,導致電話詐騙、直銷詐騙特別容易得逞。


C• 詐騙手法演變快速:詐騙集團持續創新,長者難以跟上資訊變化,容易落入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經濟條件與資產狀況


A• 擁有一定積蓄:許多長者透過勞動退休金、存款、保險金等累積財富,成為詐騙集團的「肥羊」。


B• 金融決策能力下降:部分長者因腦部退化,對財務投資的理解力降低,容易受到高回報、高風險投資詐騙的誘惑。


C• 對金錢管理不熟悉:有些長者習慣依賴配偶或子女管理財務,獨立理財能力不足,使其更容易上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傳統文化影響


A• 尊重權威:長者傾向於相信「公務員」、「醫生」、「警察」等權威人士的話,這使得詐騙集團假冒政府機構特別有效。


B• 不好意思拒絕:傳統文化中,長輩較不願意直接拒絕他人,當詐騙集團強硬推銷時,他們往往難以應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醫療詐騙與健康焦慮


A• 害怕生病:詐騙集團利用長者對健康的焦慮,推銷假藥、保健食品、或偽造醫療報告要求匯款。


B• 偽裝醫療專家:詐騙集團冒充醫生,聲稱長者有隱藏疾病,需要立即治療,迫使其支付大筆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親情詐騙與假親屬騙局


A• 冒充家人:詐騙者假扮子女、孫子,聲稱遭遇危機(如車禍、綁架),要求緊急匯款。


B• 情感勒索:利用「不幫忙就是不孝」等手法,使長者在心理壓力下盲目轉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電話與網路詐騙的普及


A•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如「投資詐騙」、「假檢察官詐騙」、「社交媒體詐騙」等,長者因科技適應能力較弱,容易上當。


B• 資料洩露:長者個資容易外流,使詐騙集團能針對性施展騙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長者對法律與報案程序不熟悉


A• 不清楚如何報警:長者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舉報詐騙案件,甚至不確定哪些情況應該報案。


B• 害怕麻煩家人:部分長者即使懷疑被騙,仍不願意告訴家人,害怕被責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精神靈性需求與信仰詐騙


A• 心靈寄託需求:長者對於宗教、靈性話題有興趣,詐騙集團透過「能量石」、「算命」、「神祕療法」等方式騙取財產。


B• 濫用宗教信仰:假冒神職人員,誘騙長者捐款,或聲稱可以「消災解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具體案例分析


#案例:80歲王爺爺的投資詐騙經歷


=背景:

1• 人:王爺爺,80歲,退休教師

2• 事:因為網路投資廣告,被詐騙50萬元

3• 時:202312

4• 地:台北市


=經過:


王爺爺在Facebook上看到一個「穩賺不賠的投資機會」,對方聲稱是知名金融專家,還附上名人的推薦影片。對方每日「關心」,提供假投資報表,讓王爺爺以為自己真的獲利。直到兒子發現異常,他才驚覺自己已經被騙。

分析:


=這起案例涉及多個因素:

1. 信任權威——受害者相信「專家」身份

2. 情感操作——詐騙者每天關心,讓他產生信任

3. 認知下降——王爺爺無法辨別資訊的真假

4. 網路科技落差——對於社群媒體詐騙不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與建議


政府、社會、家庭都應該共同努力,提升長者防詐騙能力,透過教育、社交支持與科技輔助來降低詐騙風險。唯有綜合多層面的理解,才能有效保護長者的財產與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