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每天日夜顛倒但睡眠充足,會傷身嗎?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香港天王郭富城日前在節目上自曝生活習慣,每天早上6點才睡覺,睡到下午1、2點才起床,固定都有睡到7、8個小時。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但這樣日夜顛倒、但睡眠充足的睡眠模式,對身體會有不好影響嗎?而且看郭富城長期這樣的作息方式,身體狀況還是維持的很不錯,
=Q問題1=日夜顛倒,但有睡滿7、8小時,對身體健康是否有影響?
簡單來說,日夜顛倒即使睡飽,對身體健康仍然會有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人體除了需要足夠的睡眠時間外,也需要符合生理時鐘的節律。我們的生理時鐘,又稱為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是演化出來適應地球日夜交替的自然規律。它會調節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例如:
A· 荷爾蒙分泌:像褪黑激素(Melatonin)通常在晚上分泌,幫助入睡;皮質醇(Cortisol)則在白天分泌,幫助我們保持清醒和活力。
B· 體溫變化:通常在半夜達到最低點。
C· 新陳代謝:在不同的時間點,消化和吸收能力也會有所不同。
當你日夜顛倒時,你的睡眠時間和這些生理節律就會脫鉤,導致體內的各種功能無法有效運作,進而對健康造成影響。
=Q問題2=日夜顛倒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長期下來,日夜顛倒的作息模式可能導致以下健康問題:
A=內分泌失調:影響褪黑激素、皮質醇等荷爾蒙分泌,導致入睡困難、情緒不穩定、免疫力下降。
B=腸胃功能紊亂:消化系統無法在正確的時間運作,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C=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研究顯示,長期作息不規律可能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的風險。
D=新陳代謝症候群:影響血糖和胰島素的調節,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等。
E=認知功能下降:專注力、記憶力和反應速度可能變差。
這些影響不一定會立即顯現,但隨著時間累積,對健康的影響會逐漸加劇。
=Q問題3=每個人的生理時鐘都一樣嗎?
不完全一樣。雖然人體的生理時鐘都遵循約24小時的週期,但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在細節上會有些微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是「夜貓子」(偏好晚睡晚起),有些人是「晨型人」(偏好早睡早起)。
這個差異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研究發現,特定的基因變異會影響生理時鐘的設定,例如與時鐘基因(Clock gene)相關的基因。這類人可能天生就傾向於晚睡晚起,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可以完全忽略日夜節律,只是他們的作息時間點會比一般人稍微後移。
然而,即使是天生的夜貓子,如果作息時間與社會常規(例如白天工作、社交)完全脫節,長期下來仍然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Q問題4=這種作息習慣需要調整嗎?如何調整?
如果你的作息已經長期日夜顛倒,並且對生活或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那麼調整是必要的。
要調整這種作息,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逐步調整睡眠時間:不要一次性將作息提早太多,可以每天提早15-30分鐘入睡和起床。
2.善用光線:早上起床後,盡快接觸陽光或強光,這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幫助你醒來。晚上則要避免藍光(來自手機、電腦螢幕),因為藍光會干擾褪黑激素分泌,讓你更難入睡。
3.規律飲食和運動:在白天固定時間用餐,並進行適度運動,這些都有助於調節你的生理時鐘。
4.建立睡前儀式:在睡前1-2小時進行放鬆活動,如閱讀、聽音樂、泡澡,避免劇烈運動和刺激性食物。
=Q問題5=這種狀況是「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嗎?
郭富城的作息習慣很可能屬於「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
這是一種常見的晝夜節律睡眠障礙。它的特徵是:
A=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比正常人晚,通常延遲2小時以上。
B=睡眠結構本身正常,只要在他們習慣的晚間入睡時間點,仍然可以獲得足夠且連續的睡眠。
C=白天感覺疲倦,因為他們的生理時鐘讓他們在早上無法自然醒來,經常需要鬧鐘或外力才能起床。
D=對社會生活造成影響:例如上學、上班、社交活動等都可能因晚睡晚起而受到干擾。
這
個症候群的機轉,主要是生理時鐘比一般人慢。簡單來說,他們的「24小時」生理週期比實際的24小時長,導致他們每天的作息時間都會比前一天稍微延後。
=Q問題6=其他補充
作息與健康
雖然像郭富城這樣長期日夜顛倒,但看起來健康狀況還不錯,可能是因為他的整體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習慣都很自律,加上工作性質可能允許他有這樣的作息彈性。然而,這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如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遵循自然的日夜節律,才能讓身體的各個系統運作在最佳狀態,達到長期的健康。
#基因變異讓人傾向晚睡晚起
人體的生理時鐘遵循約24小時的周期,但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像是有的人是「夜貓子」,偏好晚睡晚起,而有人則為「晨型人」,偏好早睡早起,這些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
研究表明,特定的基因變異會影響生理時鐘設定,特別是與時鐘基因相關的基因,這類人天生傾向於晚睡晚起,但並不代表他們可以完全忽略日夜節律,只是作息時間相對稍晚。
日夜顛倒但睡眠充足對健康仍有負面影響
大家都聽過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日夜顛倒,睡眠時間充足,難道對健康就不好嗎?楊聰財表示,日夜顛倒即使睡飽,對身體健康仍會有負面影響,人體除了需要足夠的睡眠時間外,也要符合生理時鐘的節律。
生理時鐘又稱為晝夜節律,是人體演化來適應地球日夜交替的自然規律,會調節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當長期日夜顛倒,睡眠時間和生理節律就會脫鉤,導致身體各種功能無法有效運作,進而對健康造成影響,舉例如下:
荷爾蒙分泌: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分泌,幫助入睡;皮質醇則在白天分泌,幫助保持清醒和活力。
體溫變化:通常在半夜達到最低點。
新陳代謝:在不同的時間點,消化和吸收能力也會有所不同。
=長期日夜顛倒會內分泌失調、腸胃不佳、免疫力下降
如果長期日夜顛倒,可能會出現內分泌失調,影響褪黑激素、皮質醇等荷爾蒙分泌,導致入睡困難、情緒不穩定、免疫力下降,也會讓腸胃功能紊亂,出現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也有研究顯示,長期作息不規律可能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風險。甚至有可能影響血糖和胰島素調節,導致肥胖、糖尿病等,並會讓專注力、記憶力、反應速度變差。
#4招調整日夜顛倒
若長期日夜顛倒,並對生活或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可以參考以下方法調整睡眠:
逐步調整睡覺時間:不要一次性將作息提早太多,可以每天提早15?30分鐘入睡和起床。
善用光線:早上起床後,盡快接觸陽光或強光,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幫助醒來。晚上則要避免藍光(手機、電腦螢幕等)干擾褪黑激素分泌。
規律飲食和運動:白天固定時間用餐,並進行適度運動,有助調節生理時鐘。
建立睡前儀式:在睡前1?2小時進行放鬆活動,如閱讀、聽音樂、泡澡,避免劇烈運動和刺激性食物。
雖然郭富城長期日夜顛倒,但看起來健康狀況還不錯,有可能是因為整體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習慣都很自律,加上工作性質允許作息彈性。然而,這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如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遵循自然的日夜節律,才能讓身體各個系統運作在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