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透過接受挑戰,想辦法努力後會出現滿足與幸福感

透過「比賽」這件事可以獲得很多成長,例如比賽前我們腦海會出現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動力,這個動力就是幸福的力量。過去曾在一本書看到一句話「你的生活要一直有一些挑戰,不一定要很大的挑戰,小小的挑戰也可以,這樣就能經常有幸福的感覺。」透過一些小挑戰,就會想辦法努力,後面會出現滿足與幸福感。

本文刊登於2023校友俱樂部報紙專訪

Q1. 請教練介紹一下自己跟建中的淵源?
第十屆建中樂旗隊正是由「建中樂隊」轉為「建中樂旗隊」的第一年,而我就是當年建中第一屆「旗隊」的教練。一直執教帶到第二十九屆建中樂旗隊,這樣細數在建中也待了近二十年。

過去我是中山女中第二屆的旗隊隊員,上大學之後我有先回中山教旗隊校隊,正好當時中山樂隊的教練受邀到建中擔任教練,同時提到建中剛要成立旗隊,問我是否有興趣到建中協力。於是,這個緣份就此牽連起來。

Q2. 當時中山女中開始,建中也是第一個男校從樂儀隊改為樂旗隊,這個改變影響至今,為何在那個環境下,能夠促成這樣的改變?中間又有遇到怎麼樣的阻力?
過去我們看到的樂儀隊是整齊一致的概念,樂旗隊就比較不同。樂儀隊到樂旗隊的演變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推進。當時歐美音樂風潮興起,古典樂、搖滾樂、爵士樂等的加入,漸漸會想擺脫軍樂隊的角色,想要有快有慢的節奏,創造更活潑的行進,確實有種在尋覓自由,找到自己新角色的歷程。回頭看當時的演變,樂旗隊確實像是一個時代變動的禮物。

最初我在教建中旗隊,就是想把我會的技術交給他們,若說要在男生面前建立權威的話,對建中男兒好像不太需要很用力去樹立威嚴。大概我是女教練,多少他們蠻容易聽指示的。當然,旗隊需要的技巧就是要能耍旗、跳舞,男生相對身體的認知比較不在行,我的優勢就成了他們引頸期盼的學習對象。

關於阻力,樂旗隊第12屆那次比賽輸了中山女中,全隊還為此去理平頭,算是在我執教生涯裡難得的養分。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比賽結果公布的剎那,全隊安靜面無表情,讓我感到震撼。我震撼的點在於看到一群男生面對一場輸的比賽是這樣靜默的反應,空氣凝結的畫面讓我深刻思考比賽的意義是什麼。一年一次的樂旗隊比賽,透過幾位裁判決定每隊努力已久的心血,這樣是否合理公平,我曾陷入思考這個環節。也就是說,我們經常須倚賴外界的眼光給自己打分數。更深的省思是,不能因別人的決定而否定自我、失去自己的價值。就像透過考試制度,善於考試的人經常被視為優秀,不善於考試的人就不會被看見,是否有更周全的引導方式?

Q3. 經過那次輸的比賽經驗,有運用在後來的教學中嗎?
有,常會提醒自己和學生,比賽過程中不一定會贏,特別是對建中學生而言,這是一個珍貴的經驗。建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想做到最好,但外界也會因為你的背景而給予高標準的視角。是一種高期盼也是一種壓力。在多次的比賽中,如何從輸的經驗裡優雅重生,是我在後來的教學中慢慢感受到的。

當然,建中的學生也有一個特點很值得大家學習。就是當我在教其他學校的學生他們常會向我抱怨「我們不是建中的學生,這個技術我不會!」這說明了你和建中生不同的地方在於:太早放棄!建中學生的特點在於當他們接收到挑戰時,會想要去試,會想出一個辦法或分析出可以擊破困難的秘訣,不會隨便說放棄。

Q4. 妳擔任教練這麼多年,有甚麼體悟與感觸?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教育者嗎?
一開始沒有認為自己是教育者,因為剛開始我是一位大學生,會覺得我只是教技能的人。最初比較執著於幫助學生變成第一名,但後來更關心的重點在於這件事的趣味和意義。會思考這個工作、這個社團給學生的意義在哪裡?

這讓我想分享過去我也同時教過一個高職,當時該校校長特別跟我聊學生的狀況,提及他們的家長較少關注孩子的校園生活,他們從小就不被認同,沒有自信。於是校長就成立旗鼓隊,希望可以透過學長教學弟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長出自信,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價值。當時醍醐灌頂,我就發現社團很重要,相對於課業,他們可以透過另一扇窗找到自己的位置。

漸漸的,我教學上多一個心理層面的關心,經常告訴學生若有問題可以來找我,儘管無法每次都有答案,但透過傾聽和討論,不給予評斷,與其說是教育者,更多是像一個他們可以信任的大人。

Q5. 建中樂旗隊執教一待就二十年真的很不容易,動力是什麼?
我覺得透過「比賽」這件事可以獲得很多成長,例如比賽前我們腦海會出現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動力,這個動力就是幸福的力量。過去曾在一本書看到一句話「你的生活要一直有一些挑戰,不一定要很大的挑戰,小小的挑戰也可以,這樣就能經常有幸福的感覺。」透過一些小挑戰,就會想辦法努力,後面會出現滿足與幸福感。這就是我這二十年一直沒有離開樂旗隊的動力。

Q6. 目前聽說很多社團都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各校樂隊也是普遍人數少,辛苦湊對的情況,你的觀察是什麼原因?
不只現在,其實過去旗隊招生就不易。當然,現在環境的選擇性更多,年輕人在興趣摸索階段較廣泛,也會出現相對沒這麼專精。加上樂旗隊又屬於體力需求量大的校隊,確實很難成為現今學生的優先選項。這也讓我思考,如何引發學生對某個項目產生熱情,如何誘發學生想做這件事?或是用「比賽」作為一個餌,可以讓學生想要挑戰、成為更好的自己。

Q7. 您現在住在美國,美國的樂旗隊也很多,美國也有類似現象嗎?為什麼?
美國是幾乎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樂旗隊,主要是要幫自己學校的美式足球隊、籃球隊擔任加油的角色。每年的夏天會有一次全國大型的比賽。也是各校年度大事。當然,近幾年也是招生不易,學生興趣廣泛,願意花時間和心力在樂旗隊上的年輕人也沒過去來得熱烈。我過去參與過美國樂旗隊評審團的培訓,看到美國樂旗隊教育有個特色,就是引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不只在於贏得一場比賽,而是著重在每次自己團隊的新挑戰,一種和自我比賽的概念,這是值得在我們教育中注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