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郭富城誰比較正確?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人類在一天當中,最推薦的睡眠時間通常是在晚上10點到早上6點之間。這段時間與我們的生理時鐘(或稱晝夜節律)最為契合。
為什麼這段時間是最佳的?
1=與自然光線同步:在晚上,褪黑激素的分泌會增加,幫助我們入睡。在白天,陽光則會抑制褪黑激素,讓我們保持清醒。
2=最佳的修復與恢復:在這段時間內,身體會進行重要的修復工作,包括細胞再生、記憶鞏固以及荷爾蒙的平衡。
雖然大多數人會在這個時間範圍內睡覺,但每個人還是會有些微不同。最重要的是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並確保你得到7-9小時的優質睡眠。
香港天王郭富城近日在節目上自曝作息,坦言自己常常凌晨6點才睡,下午1、2點起床,但依然維持每天7、8小時的睡眠。
相較之下,台灣天后蔡依林則因為長年重視身心調養,早在晚上9點半就會上床休息,生活作息嚴謹規律。兩位巨星截然不同的作息方式,也讓外界好奇:睡得晚但補足時數,跟早睡早起相比,究竟對健康有什麼差異?
「睡眠不僅僅是長度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人體的生理時鐘。」他強調,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睡夠就沒事?日夜顛倒仍傷身
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人體除了需要足夠的睡眠時間,還必須遵循「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這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為了適應地球日夜交替而形成的內建時鐘,會主導荷爾蒙分泌、體溫調節、新陳代謝等重要功能。」
以荷爾蒙為例,指出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分泌,幫助人入睡;皮質醇則會在白天分泌,讓人保持清醒與專注。「若作息與節律錯位,這些激素就無法在對的時間發揮作用,久而久之便會打亂身體機制。」
「簡單來說,日夜顛倒就像逆地球的自然規律在生活,即使睡飽,身體內部的運作卻是混亂的。」
#長期晚睡的健康風險
像郭富城這樣多年維持「晚睡晚起」模式,是否真的無害?
短期內或許感受不大,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一連串健康隱憂,包括:
1.內分泌失調:褪黑激素、皮質醇分泌異常,導致入睡困難、情緒不穩定,甚至免疫力下降。
2.腸胃功能紊亂:消化系統無法在合適的時間運作,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
3.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研究顯示,長期作息不規律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機率。
4.代謝異常:影響血糖與胰島素調控,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5.認知功能下降:專注力、記憶力與反應速度逐漸衰退。
這些影響通常不是立即出現,而是隨著歲月累積逐漸顯現,「等到身體出現警訊時,往往已經是慢性病的前兆。」
#每個人生理時鐘不同,晚睡基因真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適應相同的睡眠時段。有些人天生屬於「夜貓型」,偏好晚睡晚起;有些人則是「晨型人」,喜歡早睡早起。這種差異,其實與基因有關。
根據研究發現,特定的基因變異會影響「時鐘基因」(Clock gene)的設定,導致部分人傾向延後入睡,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
「夜貓子並不是假裝熬夜,而是生理節律真的偏晚。」楊聰財解釋,不過他也強調,即使有基因差異,仍然無法完全脫離晝夜節律的影響,「如果長期作息與社會規範完全脫節,對健康和人際生活依然會造成衝擊。」
#如何調整作息?醫師教你4招
對於長期日夜顛倒的人,若已經出現健康困擾,應該嘗試逐步調整。提供4個方法:
1.逐步調整時間:不要一次提前太多,可每天提早15至30分鐘上床與起床。
2. 善用光線:早晨儘快接觸陽光或強光,幫助抑制褪黑激素、提升清醒感;晚上則要避免藍光刺激。
3. 規律飲食與運動:固定時間進食,白天保持適度運動,有助於同步生理時鐘。
4. 建立睡前儀式:睡前1至2小時安排放鬆活動,例如閱讀、泡澡、聽輕音樂,避免劇烈運動或咖啡因。
相較之下,蔡依林多年來維持「9點半上床」的習慣,被外界視為「養生女王」。她過去在受訪時也分享,早睡能讓自己在隔天工作與運動時保持充沛能量,不僅維持身材,氣色也更好。
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最符合人體生理時鐘,「身體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是修復最重要的時段,如果能在這段時間熟睡,對免疫系統、內分泌調控、新陳代謝都大有益處。」
#為什麼有些人晚睡卻看起來很健康?
不過常有不少民眾疑惑:為何像郭富城這樣長期晚睡,卻仍能保持好狀態?這與個人生活方式有關。
「藝人雖然晚睡,但平時飲食、運動與身體管理非常自律,工作性質也容許他們的作息與大眾不同。」然而,一般民眾若照搬這樣的作息,很可能會因缺乏相對應的生活管理,更快累積健康風險。
睡眠的關鍵不只是「有沒有睡滿8小時」,更在於是否遵循人體的自然節律。「早睡早起未必人人能做到,但盡可能讓作息貼近自然光暗循環,就是對健康最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