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專欄】楊聰財醫師60歲耳順之年生命回顧 第一篇
文: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長期照護專科醫師,老人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防治委員,犯罪防治心理學家,親子教育家,公共衛生醫學博士,臨床教授)
我,楊聰財,1963年8月10日在台北出生。上有2位哥哥、下有一位妹妹。
父親,民國21年次,國小畢業,有位弟弟,10歲時祖父因為拔牙引起敗血症而去世。祖母帶著父親和叔叔到台北工作打拼。後來與民國27年出生、小學畢業程度的母親,經過人家介紹然後戀愛結婚。
爸媽結婚後,我們陸續出生,是一個3代同堂的家庭。祖母和媽媽有嚴重的婆媳衝突,爸爸又是一個大孝子,常常要媽媽認錯、不要頂嘴。家人共同在台大擺地攤賣水果。住家則從台大郵局租地搬到師範大學旁的國稅局租地。
從三歲我有記憶開始,家裡父母親是在台灣師範大學旁擺地攤賣水果。我們在家都有水果可以吃,但是都是吃賣不出去的或過熟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兄弟姊妹,要摀著鼻子吃著味道極濃的爛木瓜。要到過年時候,才有蘋果可以吃!
我沒有讀過幼稚園,是6歲時候有先寄讀一年:不用穿制服、也不用寫功課,就在班上學習基礎課程,主要是交朋友與玩耍。進入小學每二年要大調動班級一次,主要是希望學生能更認識更多朋友。因為升學主義盛行,我要升上五年級時,是和四年級班上第一和第二名共同調到龍頭班:六年一班。
我自認我進到全校「最厲害的」一班,就應當認真讀書,結果一不小心,第一次段考便考上全班(也是全學年)第一名。我爸爸媽媽很開心,告訴我說:
家裡沒有錢,家長也教育程度不高,你認真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因為受到這句話的啟發,我在小五、小六保持全年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前發生一件難忘的事情:我的老師找我媽媽談,老師說班上常常保持在第2~3名的同學,父親是台大教授,二位哥哥也都是建中生,所以他們很期盼給他兒子獲得畢業時班上的最高獎項【市長獎】。我的級任老師建議我母親,給我第二名的教育局長獎,並且可以獲得1500元新台幣的獎學金。我老師知道我好勝心強,所以說服我母親,希望我這個家中最聽話的老三,可以接受級任老師的安排。感覺有點可惜地去領了第二名局長獎以及獎金,媽媽拿著獎金代我去買一隻手錶,說要記得「黃金光陰」要掌握!
升上國中,男女分班,我開始不敢與女孩講話,即使排隊等公車時,明明聽到後面2位女同學對話說「前面這位不就是全校考試第一名、你的小學同班同學嗎」的時候,都臉紅脖子粗的低頭不語,充耳不聞。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青澀的轉大人歲月期。
自小學一直到高一上學期,我們四兄妹放學都要輪流去幫忙照顧父母親的生意。在國中二年級時,我的級任老師在家長會時候,告訴我的母親:你兒子很優秀聰明,又很認真向學,最好多給他時間讀書,考上好的高中。我媽和父親商量,父親說以前在整理長輩墓位風水時候,便是求取要會念書的,所以就減少我去冰果店幫忙的時間,專心唸書。不過我在學校倒是很喜歡上課完和同學打籃球和桌球。
高中考上建中,也就是認真讀書的三年,沒有專研在哪一個社團,大學時同時考上高雄醫學院和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父母親對我說家中很窮,實在沒有錢讓你就讀私立學校,所以1981年我進入國防醫學院就讀,從此沒有再向家拿過一毛錢。
在此我要與讀者分享這些日子以來的幾個重要收穫:
-我家自幼貧困,並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也就練就吃苦耐勞的能力。
-我在家中排行老三,並沒有得到如獲至寶般長子「照書養」的優渥待遇;我還有一位妹妹要保護,所以我也沒有本錢懦弱。
-我父母親十分重視教育,還會發揮「孟母三遷」的精神,讓我們一直居住在台大、師大附近;母親在我們下課後還會偷偷去站在校門口,看著我們放學後和那些人在一起、去哪裡、有沒有準時回家等。
-我是排行老三,也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家裡小孩吵鬧時候,父母親往往就會先拿老大(老二)開刀,我在旁邊看到都被嚇得要命,哪敢造次,也初步學會「察言觀色」的本領。
-我家裡是做生意的:我小學時候,爸媽在師大附近擺地攤賣水果;我國中與高中時,家裡是開冰果室的。所謂「賣冰最賺錢」,真的一點也沒有錯,尤其是清冰簡直是暴利。但是生意競爭激烈,師大學生教職員多,又鄰近台大商圈,要在這裡混的下去,真的是要「吾少也賤,故多鄙事」,練就叫賣的好技巧,還要會「望、聞、問、切」,要拿捏好眼前這位顧客是要吃熱食或是是冰果,更要看出哪些是純粹逛街耍嘴皮子的,要讓自己的收入效益CP值達到最高。或許這就是日後我進入精神醫學這「暨科學又藝術」的領域時,很快可以進入狀況,駕輕就手,日後被醫界與民眾聯合票選為【台灣百大良醫】的重要入門基礎吧!
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會陸續出刊中!
#楊聰財醫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