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我們與精神科的距離

男女就診比例約1:2,在面對壓力時,男女有很大的不同。以「半杯水理論」來說明男女差異,就正向心理學來說,男生會直接說我現在還有半杯水,而女生會對這半杯水比較不安,會擔心只剩半杯水要怎麼辦?

本文刊登於2023校友俱樂部報紙專訪


Q1: 請問學長您當年高中生活有特別值得回憶或是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參加社團活動

我是第33屆,民國67年進入建中就讀的。記得當年學校曾經發生過某次月考考卷被燒的事,但當時社會氛圍保守外界完全不知,後來就以全校重新補考的方式處理,澆熄了當年的一場火燒考卷事件。

 

我母親很喜歡音樂也愛唱歌,耳濡目染下我也很愛唱歌,所以高中沒有懸念第一個就是參加「建中合唱團」。在合唱團裡我擔當唱第三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首蘇軾的歌曲。一直記得當時比賽發生的事,因為大家為了那次比賽有著極高的自我要求和使命感,信心滿滿第一名勝券在握,但後來卻是第二名,讓我們相當懊惱。就是因為這個特殊的「第二名」也成為大家生命裡最難忘的旋律!

 

談到唱歌也讓我想分享舒壓四寶:就是「說、唱、做、寫」,亦即:說話、唱歌、做運動追劇、寫感恩或快樂日記,這些容易讓思考比較正面,可以產生正面情緒,血清素分泌增加,降低焦慮、憂鬱及衝動,也能減少強迫性思考,有助良好睡眠。回想起來,高中時期的興趣與社團活動經歷,確實影響自己很多。

 

Q2: 建中學生常是大家眼中的學霸。但在一個都是學霸的環境裡,過去沒有的壓力自然產生,好的壓力是助力相反的,是否也造成許多不開心的學生?您有面對過類似的案例尋求協助?

沒錯,建中各路英雄好漢聚集,真的讓人眼花撩亂。我記得以前建中北一女經常做同一條路線的公車,仔細觀察公車上的學生,北一女是拿著字卡一直背,還會相互較勁誰唸比較多次。建中就一副屌兒啷噹的,也沒在看書一直玩。

 

的確,是三不五時有頂尖學校的男孩和女孩前來就診,就我多年診間的經驗,男女就診比例約1:2,從此可以看出,男女在面對壓力時,有很大的不同。以「半杯水理論」來說明男女差異,就正向心理學來說,男生會直接說我現在還有半杯水,而女生會對這半杯水比較不安,會擔心只剩半杯水要怎麼辦?相對女生較會比較或計較,較多負面思維。當然,這和發育、祖先的影響有關。男性祖先過去多在外打獵,他們的杏仁核是被訓練過的,當危險訊號啟動時,他們會被要求當下選擇要攻擊還是撤退。女性祖先較缺乏打獵經驗,腦部危險中樞的杏仁核則會對環境發出不安全感,所以較容易情緒焦慮。當然這多少也和個人心理及環境有所影響,適當的壓力是助力,過度就成阻力,甚至成為破壞的力量,特別是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女性的焦慮程度也會明顯提高。

 

就醫行為的男女比例一樣是1:2,女性在睡不好時就會積極找專家,男性常見用抽煙、喝酒、飆車等不健康方式舒壓,也就是說,若是男性來就診時,通常已經是很嚴重的狀態。以自殺行為為例,女性自殺意念會比男性強,常見會是吞藥、割腕等,女性是用行為求救。男性多是一直撐到最後,直接以解脫的方式結束生命,所以自殺身亡的男女比就相反,變成男比女多。

 

Q3: 您覺得高中時期純男校或純女校好嗎?對未來兩性相處是否會有影響?

純男或純女校是否好,沒有一個定論,取決於個人的偏好和目標,以下是一些考慮因素:優勢是學習環境較為專注,性別交往與壓力較少,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會減少,學生更容易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還有這類學校可能會為性別特定的學習需求提供更好的教育定制。反之劣勢是,學生可能錯過與異性互動的機會,可能會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缺乏現實世界經驗。

 

我曾協助過一個男女合校的高中生談戀愛之案例,當時引發雙方家長的憂慮,因為這兩位男女主角一直以來課業優秀,但因為談戀愛成績受到影響。當時學校、家長、輔導室及我們專業人員也協力與學生肯談。建議他們可以在感情和課業的時間分配稍做調整,更成為相互砥礪的朋友。升大學後還回到高中與學弟妹分享這段往事,算是傳授一些如何好好談戀愛與理性面對兩性相處的課題。

 

不過,你的選擇應取決於自己的性格、學術需求、社交偏好和個人目標。重要的是要了解純男校或純女校的優劣勢,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此外,也可以考慮在高中階段參加一些課外社交活動,以彌補純男校或純女校的一些劣勢,這樣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社交體驗。

 

高中時期就讀純男校或純女校可能對未來兩性相處產生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通常是有限的,並且可能因個人的性格、經驗和努力而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在任何情況下,培養健康的兩性關係和社交技能都是重要的,可以在各種情境中受益。

 

Q4: 我們社群有不少是中壯年的校友,您覺得這個時期的人最常求診的問題是什麼?有改善的方式嗎?

當今中壯年的定義已和過往很不同。過去所謂的青春期在現在其實是往後延長,從10歲開始延長至24歲,24歲之後才開始進入青壯年。而現代中壯年大約介於40歲至65歲,在40歲左右會開始進入事業、家庭及自我成長等各方面的身份危機,容易產生「廣泛性焦慮症GAD」。此時男性可能是他人的兒子、爸爸、老公等多重身份,很多事情會綁住自己,加上年紀已不像是剛畢業年輕人可以任性衝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容易讓自己難以作抉擇,焦慮就產生。而許多人對於尋求精神科求診仍有排斥,其實我們常努力為精神科去污名化,因為我們身體各器官都會生病,腦一樣也會生病,一樣要正視。

 

以下八點都是一環扣著一環,中壯年的人在求診精神科時可能會因各種不同的問題而尋求幫助,會因個人情況和生活經歷而有所不同。以下最常求診精神科的八大問題有:

1. 憂鬱症:中壯年人可能面臨工作壓力、家庭問題、健康狀況等壓力源,這些壓力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作。

2. 焦慮症:工作、家庭、財務或人際關係問題可能引起中壯年人的焦慮症狀,他們可能感到不安、緊張或恐慌。

3. 生活適應問題:生活中的重大變化,如離婚、失業、子女離家或失去親人,可能引起中壯年人的生活適應問題,需要精神健康專家的幫助。

4. 恐懼症:某些中壯年人可能患有特定的恐懼症,例如社交恐懼症或特定物體或情境的恐懼症。

5. 情緒調節困難:中壯年人可能在情緒調節方面遇到困難,無法有效處理情感,這可能導致情感爆發或抑制。

6. 人際關係問題:困擾家庭或夫妻關係、朋友或同事間的衝突和問題也可能導致中壯年人求助精神科。

7. 處理壓力和生活管理:中壯年人在職業生涯和家庭生活之間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尋求幫助以處理這些壓力和有效管理生活是常見的原因。

8. 身份危機:某些人在中壯年時可能經歷身份危機,對自己的生活方向和價值觀產生質疑,這可能導致情感困擾。

請注意,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尋求精神健康專業人員的協助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以確保能夠應對和處理特定的問題。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正面臨精神健康挑戰,請儘早尋求專業幫助。

 

的確,中壯年人就診精神科是一個正確的步驟,以解決精神健康問題或情感困擾。精神科醫生可以提供評估、診斷和治療建議,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狀況。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於改善精神健康狀況的方式:

1. 接受治療:精神科醫生可能會建議治療方式,例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兩者結合,具體取決於症狀和診斷。遵循醫生的治療計劃非常重要。

2. 生活方式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對精神健康有積極影響。這包括適度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壓力管理。避免濫用酒精或其他藥物也是重要的。

3. 社交支持:與家人和朋友建立支持網絡,分享感受和經歷,可以減輕壓力和孤獨感。參加社交活動和支持團體也可以幫助建立連接。

4. 學習應對技巧:精神科專業人員可以教授應對焦慮、憂鬱和其他情感困擾的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您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5. 調整工作和生活平衡:如果工作或其他生活方面的壓力對您的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則考慮調整工作和生活平衡,並設定合理的目標和優先事項。

6. 定期追蹤:與精神科醫生建立定期的追蹤和評估計劃,以確保治療方案有效,並進行必要的調整。另外不少企業也會設立「員工協助服務方案EAPs」,提供員工更友善的精神健康環境。

請注意,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尋求精神健康專業人員的協助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以確保能夠應對和處理特定的問題。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正面臨精神健康挑戰,請儘早尋求專業幫助。

 

Q5: 從許多媒體訪談中,您表示當年是被同學推出去選「精神科」的。在被推出去之前,您是否想過其他科別,促成與精神科這段緣分的契機是?

最初有想過小兒科,因為我長得比較娃娃臉(哈)。但會走上精神科這條路是有淵源的,從小家裡就在師大擺地攤、開冰果室,這當中要學會看人眼色,常要揣測客人的心情感受,讓自己對不同人的特質有高度興趣。後來,1988年畢業那年,仍需服兵役兩年,當時有所謂的金馬獎(抽籤到金門馬祖當兵),兵變常是大家很擔心的事,兵期時間長,情感面有很多的不安全感,因此那時當兵常聽聞不少憾事。同時三軍總醫院也正在招募相關領域可以協力精神科領域的醫生,第一屆的院長正是我的學長,加上當年我成績優異全院第一名,不論能力條件、時代需求及個人興趣,這條精神科之路就這樣慢慢連接起來。

 

Q6: 談談高中對自己人生最大的影響,如果有機會跟當年在建中的自己對話,會說些什麼?

如果我有機會跟高中時期的自己對話,我建議和鼓勵自己:

1. 不要太擔心未來:高中時期我們經常會對未來感到擔憂,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我會告訴自己不要太焦慮,因為事情總是會慢慢變好的。

2. 培養更多興趣:我會鼓勵自己多嘗試不同的興趣和活動,不僅僅局限於學業。這些興趣可以豐富你的生活,並且可能會對未來的職業選擇產生影響。

3.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是建立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我會告訴自己要保持專注,及早學會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技巧。

4. 不要害怕犯錯:我會鼓勵自己不要害怕失敗或犯錯。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它們可以教會你很多有價值的教訓。

5. 保持身體健康: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健康。運動、飲食和足夠的休息對於身體和心理健康都至關重要。

6. 重視人際關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緊密的聯繫,並且學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將對你未來的生活和事業都有積極的影響。

7. 尋求幫助:不要害怕尋求幫助或諮詢。有時候,談話和支持可以幫助你處理困難和挑戰。

最重要的是,我會告訴高中時期的自己,生活充滿了機會和不確定性,而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發展的過程。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對未來,並且享受每一個階段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