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很高興黑嘉嘉老師接受我們建中校友俱樂部採訪。您在很小的時候就決定要往職業圍棋手的路走,而且放棄一般升學的路,可否分享一下您當時是怎麼樣的機緣與過程,讓您走上這條路。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下棋了,在看了「棋靈王」之後,才發現居然有這種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可以賺錢的職業,天底下居然有那麼好的事情?那時候就立志要成為職業棋士。
但由於很小的時候就跟家人到了美國,相比於東方,西方比較缺乏學圍棋的環境。那時就想說,既然沒有環境,那乾脆我就來自己創造環境吧。除了每天自主練習外,那時網路已經很發達、我就特別安排自己跟著亞洲的時差來與更多高手對弈,並透過自學的方式不斷進步。
開始下網路圍棋時是網路6段,大概花一年多時間就升到了網路9段(網路圍棋的最高段位),算是達成了小小里程碑,也因為這樣更確定自己想要試試看職業這條路。而一但決定要回台走職業棋手這條路,跟家人就勢必得分隔兩地,這也是我最掙扎的地方。
後來在2010年參與了廣州亞運、跟夥伴們獲得女子團體的銅牌。在那之後,就更加堅定地希望走這條路,家人也很支持。
Q2: 黑嘉嘉是您的本名嗎? 聽起來真的很酷。
是,與許多運動選手一樣,各種大小比賽都是必須要用真名參加,所以圍棋手沒辦法用藝名出場。黑這個姓也比較少,所以也蠻特別的,當時自己也有好奇查過台灣大概只有100多個。(哈哈)
Q3: 圍棋圈內有不少建中畢業的棋手,您對建中有什麼印象?
我認識幾位圈內建中畢業的棋手,印象就是都很聰明。(小編提醒:不要只說建中好話喔,笑… )。
Q4: 女棋手為何比較少? 是不是大家覺得女生學圍棋會變得比較有心機?
哈哈,我是從來沒聽過擔心女生有心機這個說法。確實台灣有100多位棋士中只有10多位女棋手,可能大家一般還是有種印象上是競技類的遊戲適合男孩子,事實上以圍棋來說,男女生都適合,也都可以藉由學圍棋獲得很多思考上的幫助。
Q5: 您現在開始做圍棋教育,也積極上媒體,您對於圍棋教育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過去很多都是爸爸媽媽告訴孩子要學什麼,我希望父母能更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多多觀察小孩真正適合什麼。我的父母親當時就不斷讓我探索不同的事物,並根據我的興趣去發展出最適合的學習方式。我們希望引導孩子不只是學東西,而是培養自己找資源、找高手,自己驅動來探索學習的能力。
說到圍棋,許多圍棋選手在比賽之餘,也都會希望圍棋被推廣給更多人認識,我也不例外。2019年時很榮幸的有接到日本NHK圍棋講座節目的工作,那就覺得,除了職業選手,還能夠以另一種方式推廣圍棋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另一方面,自己過去就有關注並投資台灣的新創圍棋AI教育團隊(現在的圍棋人科技),疫情發生後,因為許多世界比賽取消無法參加,這段因為疫情空下來的時間,想說乾脆就跟夥伴一起來執行這件一直以來都放在心上、想執行的事情- 用網路、線上課程的方式,將圍棋推廣給更多人。
《黑嘉嘉圍棋教室》的課程設計就是環繞在過去自學的經驗,其實圍棋並不像很多人以為很難,是一個易學難精的記憶,上手還蠻直觀簡單的。跟一般大家認知的線上課程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將「練習」跟「學習」結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個專為圍棋而生的系統,讓大家上課的當下就能夠直接利用系統,與老師「互動」並直接練習熱騰騰學到的知識。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課程系統裡的AI輔助學習系統與能夠「降維」、更客製化的覆盤評語技術,讓更多初學者就可以利用先進的AI、有效且快速感受到學習圍棋的樂趣。
Q6: 您怎麼面對輸?
對弈是零和賽局,面對輸棋肯定是圍棋人的日常。媽媽以前常鼓勵我,輸沒有關係,重點是能學到什麼。 這樣的訓練下,我現在更懂得去享受過程,不只是下棋,做任何事情,如果過程中不享受,其實就失去意義了。 其實也可以試著從10年後回頭看,往往現在的輸又沒有想像中嚴重了。
這也是圍棋對人生有很多好處的原因,專注的過程中,會鍛鍊獨立思考、能抗壓,最後會能與輸和平共處。不過可能我從小就開始享受圍棋並且習慣於專注,許多孩子進入圍棋世界時並不見得是這樣,我們也會透過引導讓他們建立一些小規則跟禮儀,來學習面對輸贏。
Q7: 謝謝黑嘉嘉老師接受我們的訪問
希望我們未來能有更多合作,讓建中生與校友能享受到圍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