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經濟部網站:https://www.economic-news.tw/2022/05/textile-and-apparel-industry.html
台灣紡織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整體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近7成,為外貿重要產業;2021年台灣紡織及成衣業工業貿易順差51.6 億美元,為台灣第四大貿易順差產業。台灣紡織業創新能力將是未來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之一。
台灣紡織成衣多以外銷代工為主,甚少企業進入創新電商領域,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成衣業產值為157億新台幣,也僅占整體紡織業產值約5.4%。近幾年,台灣新創的電商類紡織相關企業上市櫃,只有如:美而快集團(旗下有 PAZZO、MEIER. Q等女裝品牌)、米斯特(旗下Life8品牌)等,新零售(後處分東京著衣品牌)。
觀察台灣紡織產業現況,建議創新轉型可投入三大方向:
1. 新零售科技:紡織業從原料、紡紗、織布、染整,最後成品甚至發展至品牌、建置通路等,紡織產業有非常長的產業鏈,其整合成本巨大,也甚難由單一企業獨立完成。新創之米斯特國際就投入從商品開發、設計、製造、行銷、廣告、銷售、通路等全程建置的一條龍流程,進行OMO (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及線下整合,發展出核心的服裝電商專賣店SPA模式(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並進一步發展出快時尚的模式創立3個品牌、擁有約30家門市。投入新零售科技,將設計生產至通路銷售進行有效率的一條龍整合,其毛利率估計超過50%;對比世界前三大快時尚品牌: Zara(Inditex集團)、 H&M集團、 Uniqlo(迅銷集團),近一年毛利率皆超過50%。
而台灣如服裝電商品牌Lativ、OB嚴選等,近年來也逐漸整合新零售科技,導入各種流程改善的優化,雖然台灣市場不大,但可以提高利潤率、並規劃跨境電商銷售,將台灣品牌行銷至海外。
2. 行銷科技MarTech (Marketing Technology):現今消費者購物決策趨於複雜,網路資訊眾多使得最新行銷方向鎖定為會員本身,眾多品牌開始利用MarTech技術來進行顧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的全貌分析,以提高顧客購買轉換率、重複購買率等。如UNIQLO品牌使用U管家工具整合各種MarTech新科技,采妍國際旗下MOLLIFIX瑪莉菲絲運動服飾品牌,不但串接倉儲及ERP系統,更採用聯合智網My Mind買賣中台系統,整合多通路雲端數據分析,提高廣告效率及通路管理的效率。
這類型的服裝品牌及企業大量採用MarTech科技,提升經營效率,並利用原本實體通路優勢轉向虛擬通路,整合會員經營提升行銷績效。
3. 新經濟領域:眾所皆知台灣許多廠商已經採用3D虛擬技術,可遠端和客戶共同修改版型、材質設計等,加快生產交貨速度、提升客戶滿意度。三月全球首屆「元宇宙時裝周」(Metaverse Fashion Week, MVFW)在虛擬平台Decentraland舉行,時尚品牌如Forever 21、Tommy Hilfiger及雅詩蘭黛等眾多國際時尚品牌參與該場盛會,虛擬世界中網友用虛擬形象加入漫步在時尚的虛擬盛會中。
近年來的區塊鏈、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元宇宙等新經濟範疇,台灣紡織企業無須盲目追捧、但務必要安排人力及資源深入研究、並參與這些創新的領域。無人知曉這些新概念,會帶來時尚紡織等領域怎樣的變革與顛覆,也無從評估投入創新領域會有怎樣的收益,但在學習這些新經濟領域過程,可提升企業的數位轉型能力、累積數位人才資源,將是台灣紡織業未來重要的議題之一。
上述建議,提供給台灣紡織產業評估投入數位轉型做為參考,希望在虛擬時尚世界中台灣紡織產業仍繼續引領風騷、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