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專訪: 高中的啟蒙深深地影響著我

有夢想就要有敬業態度和責任感,我內心一直以來都告訴自己要「做什麼像什麼」

本文刊於2022校友俱樂部報紙專訪

Q1: 請問學長當年高中生活有特別值得回憶,或是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有參加什麼社團嗎? 
其實我高中上課時較少和同學互動,課後要補習,唯有在參加建中合唱團的鋼琴伴奏時,是難得和同學有較多互動的時光,因為伴奏是大家要聽我的(笑)。當然,這要追朔到我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時學了六年的鋼琴,當時拜師溫秋菊老師,奠定了在演奏上的能力,讓我敢自告奮勇參加合唱團,算是高中時期一段特別的回憶。

過去我父母一直期望我念醫,但當時我內心卻是很想念文法商。很喜歡三民主義,對政治有興趣,很像小朋友一般的胸懷大志。也愛英文這一科,但卻對物化生物興趣缺缺,心境上很矛盾,也是我高中時期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我念醫學院時是背負著長輩和社會價值的期待踏入,唸得蠻辛苦的。然而,我沒有放棄任何築夢的機會去學習文法商相關的課程。唸醫學院,我還跑去選修了西方文學史、中國現代史或醫學社會學,成績都很亮眼,算是醫學院之外填補我心裡對文法商的求知慾。也因爲過去在史地人文科學的累積,在我後來參加世界各地的醫學會議時,有機會看見過去我在書上看過的史地背景、風土民情、地理樣貌等真實的呈現,那過程是相當有成就感且開心的。

Q2. 學長算是走入創業,建中人去創業的並不多,您如何發生對商業的興趣? 有什麼特殊的機緣或是自我認識而走上創業這條路,高中生活的啟蒙對創業有任何影響的面向嗎?
高中的啟蒙是有影響的,記得在建中唸書時,校園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和當年嚴謹的社會氛圍很不一樣。儘管課業繁重,同學師長的自由想法給我不少薰陶。若當年我選擇私立高中就讀,可能和現在的思考會截然不同。我想,這就是建中的價值吧!

醫學院畢業之後就選擇念公共衛生碩士及醫學管理博士,碩士選擇念Health policy&Health care,也就是說,我終於可以自己選擇文法商相關領域的學習。爾後,除了眼科醫師的專業外,也藉由醫務管理的學習持續推動醫療產業化,算是後來走入創業的契機。

我是在醫學教育、臨床、住院醫師受訓之後,到了三十五歲才去哈佛公衛學院唸書。當時學習到許多美國醫療政策,我的老師也是當時歐巴馬政府醫療政策的幕僚,對我有很多的啟發。在美國求學時,先修完了學分並通過兩年的資格考,回到台灣,到博士畢業的五年期間,也經常到中國演講,當中有兩年也到北京大學攻讀EMBA,當時注意到中國的醫療,漸漸有感而發,發現當地醫療分工很細,甚至會分出一些很小的螺絲釘工作,這樣的醫療政策讓不少在中國的醫療人士都成了醫匠。為了能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也期待能為環境解決問題,例如:台灣的健保和國外的醫療政策若是要推廣到中國,確實有很多的困境和挑戰。

四十歲創業後我依然沒有停止學習,過去修習過史地課程,念了公衛和醫管,文法商三個我已實現了文和商。至於「法」這塊,就在屆滿五十歲前,一位朋友特別提醒我,在中國若超過五十歲就不能報考中國政法大學,這個規定成了我向前衝的動力,沒有懸念,真的再次報考中國北京的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念醫療糾紛相關法律,五十五歲畢業,因此在我五十五歲前完成了文、法、商的拼圖。

所以,高中的啟蒙有沒有影響?當然是深深影響著我。

Q3.您有什麼話想送給年輕朋友們?
我做事情是一直秉持有始有終,好幾年的副教授教職,最近也努力以升教授為目標,這是我現階段期許能完成的學術目標。另外,醫療產業上期望能提升安全的環境來服務病人,讓病人得到更高效更舒服的就醫環境和醫療品質,更能讓公眾認同並同時加入經營。所以,學術界和產業界最終的夢想是我一直努力的。當然,有夢想就要有敬業態度和責任感,我內心一直以來都告訴自己要「做什麼像什麼」。若我能在近年朝著目標前進,我更希望在六十五歲時能在政治領域實現我十五歲時的夢想。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每個人帶出的影響不分大小,但要如何做才是讓自己更有機會接近夢想呢?三點送給時下青年:

第一,學術力+專業力:做一件事要把它做完,盡可能的靠自己不靠別人。想要有靠自己的能力時,就須先堆疊自己學術領域的實力,以及紮實的專業能力,並能言之有理,別人才能服你。

第二,財力:建立足夠的財力,才能有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能幫助社會,帶出影響力。

第三,健康力:經常運動,有健康體魄才能走更長遠的路,築夢才能踏實。當然,記得來諾貝爾醫學中不定期拉皮,心情愉快保青春。(大笑)

Q4.如果有機會跟當年在建中的自己對話,您會想說些什麼?
我想,唸書時期自己的時間管理可以再好些。因為出了社會就會很忙,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做更多想做的事。時間是無價的,若能在學生時代就懂得做好時間管理,不荒廢珍貴的青春。

Q5. 有沒有要提醒年輕建中同學什麼眼科保養tips? 
所有獲取知識的方式都是要需要依賴眼睛用力,所以非常建議多運動、郊外踏青,不要讓眼睛一直處於用力狀態。若只是功課很好,大量唸書而沒有善待眼睛的人,未來可能也會面臨視網膜剝落的風險。最後,當然有需求時,請來找專業的張朝凱醫師!(大笑)